中文
中国胶囊内镜技术发展史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世界上第一个内窥镜是1853年法国医生德索米奥创制的。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最早的内窥镜被应用于直肠检查,医生在病人的肛门内插入一根硬管,借助于蜡烛的光亮,观察直肠的病变。这种方法所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险很大。尽管有这些缺点,内窥镜检查一直在继续应用与发展,并逐渐设计出很多不同用途与不同类型的器械。

1868年,受到江湖艺人吞剑表演的启示,德国医生Kussmaul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胃镜,但因照明不足而未能成功。1879年柏林泌尿外科医生Max Nitze发明了第一个含光学系统的内窥镜。

1981年,以色列光电工程师Gavriel J. Iddan教授首次提出"可吞服型小肠内镜"。1994年,伦敦帝国理工学院Paul Swain教授在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首次提出"胶囊相机机器人"的概念。两位教授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共同成立了Given Imaging公司,于1998年试制出第一颗胶囊内镜,并完成了动物实验;1999年Paul Swain教授吞下了人类历史上第1颗胶囊内镜,并进行小肠检查;2000年,首张胶囊内镜拍摄的人消化道图像刊登于Nature杂志;

2004年我国第一颗胶囊内镜在重庆金山科技诞生。自2004年国内第一颗胶囊内镜问世到成为小肠疾病一线检查方式,从技术进步到适应证拓展,从非控制式胶囊内镜到智能导航胶囊机器人,胶囊从小肠到全消化道,从诊断到治疗初探,从技术应用到并发症预防,胶囊内镜为小肠疾病乃至全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2001年12月国产胶囊内窥镜系统项目在重庆金山科技正式启动;
2002年10月胶囊内窥镜系统项目首次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2004年6月胶囊内窥镜系统项目第二次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2004年10月胶囊内镜在北京北大医院、友谊医院、重庆新桥医院、重医附二院四家医院成功地进行了临床试验;

2005年3月OMOM胶囊内镜获国家药监局颁发医疗器械注册证;

2006年11月胶囊内镜系统被科学技术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2006年11月“胶囊内窥镜姿态控制和采样系统”项目被列为我国“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极端制造技术专题2006年度立项课题”;

2007年6月OMOM胶囊内镜进入了联合国采购目录,并通过了欧洲CE认证、加拿大、俄罗斯的注册;

2010年第一代磁控胶囊内镜(机械臂式磁控胶囊内镜)研发成功;

2010第二代磁控胶囊内镜(便携式磁控胶囊内镜)研发成功;

2018年第三代磁控胶囊内镜(智能导航胶囊内镜机器人)研发成功;

2019年高清小肠胶囊SC100、双头结肠胶囊CC100产品发布

2020年:3月,全新一代OMOM高清胶囊内镜在第二届世界消化内镜大会发布,更高清,更高帧,更广角,获世界顶尖消化专家高度评价。

2021年:金山科技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导航胶囊机器人获得欧盟CE认证、国内NMPA认证,全球上市,胶囊内镜技术迈入机器人时代。